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
学院介绍

学院介绍
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学院简介 >> 学院介绍

核技术与化学生物科学学院,简称“澳门新葡萄娱乐9455”。目前在校本科学生800名,研究生25名。截至2022年,累计培养了本科毕业生2100多名,其中化学大专毕业生1600多名,生物大专毕业生230多名,农化中专毕业生100多名。现开办的本科专业分别有化学本科、生物科学本科、应用化学本科、核工程与核技术本科、辐照化学本科(由于政策限制,2017停招)、园林本科。

澳门新葡萄娱乐9455可谓与学校同发展,共命运,先后经历三次更名。2002年成立咸宁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,2008年更名为咸宁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,2012年更名为澳门新葡萄娱乐9455。开设化学课程始于1937年春,蒲圻简易师范学校。第一次开办农化班,是1971年组建的咸宁地区师范学校。1977年武汉师范学院咸宁分院理科教研室首次招收化学教育专科学生。2000—2002年与湖北师范大学联合招生培养化学专业本科生;2002年开始招收首届化学本科生;2008年开始招收首届生物科学本科生;2009年开始招收首届核工程与核技术本科生;2013年开始招收首届园林本科生。

多年来,我院围绕学校“深化内涵建设,不断彰显办学特色”的办学思想,坚持“质量立院、转型兴院、人才强院、特色铸院、依法治院”的工作思路,不断创新和改进工作方法,强化工作责任,狠抓工作落实,使我院在办学核心竞争力、办学特色、办学条件、专业建设、基础设施建设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,办学“核心竞争力”不断提升。连续10多年获学校先进单位荣誉。

一、师资队伍

近年来,我院抓住发展机遇,结合非动力核技术研发中心建设、2011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建设,坚持“内引外联、高端嫁接”,汇集人才资源;通过名师引进、自主培养等措施,不断强化改进和完善我院教师的学源结构、年龄结构、学历学位结构和职称结构,不断优化教师队伍建设。已建成一支科“双高”教师比例大、科研能力强、教学水平和业务素质高、年龄结构合理、各类型人才齐全的师资队伍。

目前共有教职工76人,其中专任教师64人,教授12人,副教授25人,高级职称占57.8%;博士(含在读)48人,硕士生导师12人,楚天学者3人,楚天学子3人,市级高层次人才10人,省政府津贴专家1人,学校百人计划11人。

二、学科与平台

目前国家级及省级科研平台有国家林业草原桂花工程技术研究中心、国家花卉工程中心桂花创新中心、湖北省材料辐射改性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,辐射化学与功能材料湖北省重点实验室,湖北省香花植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、湖北科技学院邓子新院士专家工作站等。

1)“非动力核技术产业化创新团队”被评为“湖北省优秀产业化创新团队”;

2)“核科学与技术”为湖北省重点(特色)学科;

3)拥有“材料辐射改性技术湖北省工程实验”、国家发改委“材料辐射改性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”、“辐射化学与功能材料湖北省重点实验室”、“湖北省香花植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”、“湖北省核电工程与核技术虚拟仿真中心”等高等级科研平台。

4)“核科学与技术专业”为湖北省本科高校“专业综合改革”试点项目;

5)“应用化学专业”被湖北省教育厅列为战略性新兴(支柱)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;

6)《核电厂系统与设备》、《有机化学》、《园林树木学》三门课程为湖北省省级一流课程。

国家综治委陈训秋、副省长黄楚平、任振鹤考察

国家综治委主任陈训秋、副省长黄楚平、任振鹤考察“非动力核技术研发中心建设”

1、2011协同创新中心

2012年12月,非动力核技术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获批湖北省“2011”计划,并同期正式运行。该中心以“需求导向、流动开放、汇聚融合、共建共享”为基本原则,基本建立了六大机制:“运行独立、全面开放”的组织管理模式;“淡化身份、以用为主”的人事制度;“面向需求、多元参与”的人才培养机制;“市场导向、项目牵引”的科研模式;“优势互补、流动有序”的资源配置机制;“绩效挂钩、多方共赢”的利益分配机制 。

中心自成立一来,坚持“创新机制 夯实平台、转型发展”建设思路,采取“引进培养并举、整合人才资源;增进交流,活跃扩大学界影响”,彰显鲜明特色,稳步推进各项工作,为我院学科、平台、人才培养等奠定了夯实的基出。

10x15咸宁学院

第一次领导小组会议与会专家合影

10x15咸宁学院 (1)

第一次技术咨询委员会会议专家合影

/__local/2/5F/19/E0291530AA4C65DA97AF1EA1492_682825F0_25B1.jpg

第二次领导小组会议与会专家合影

20140923172746194619

第二次技术咨询委员会会议专家合影

2、辐射化学与功能材料实验室

实验室组建了由辐射化学领域的著名专家---北京大学翟茂林教授担任主任,湖北科技学院副校长吴鸣虎教授担任副主任的学术委员会。学术委员会委员13人。学术委员会在确立实验室的目标、任务和研究方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
本实验室拥有高水平研究团队,总人数52人,固定研究人员42人,其中固定人员80.7 %,高级职称65.3 %;具有博士学位的科研人员27人、硕士学位的科研人员22人,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科研人员94.2 %。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人,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,湖北省跨世纪学术带头人4名,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(第二层次)人选1人,咸宁市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(第二层次)人选2人。

本实验室瞄准学科发展前沿,以辐射技术在新材料、新产品、新工艺的辐射机制和技术开发为研究重点,长期开展功能材料的辐射效应、机制等基础研究,产品的应用研发,辐射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处理工艺等研究,凝练并形成了以下有特色的三个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:辐射化学反应过程和辐射效应基础研究、辐射技术在功能材料中的应用、辐射技术在线开发与辐射监测。

本实验室的组建,为我院教师转型培养培训、研究生培养、教师学生课题研究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。

三、科学研究与产品开发

我院实验条件优越,现有实验场地面积近11000平米,拥有1MeV电子束加速器、核磁共振谱仪、扫描电镜、X-射线粉末衍射仪、等离子体耦合谱仪等仪器设备价值2600余万元,拥有“材料辐射改性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(国家发改委)”、“非动力核技术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(2011计划)”、“核电工程与核技术湖北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”及核科学与技术省重点(特色)学科等重要科研、教学平台。

另有占地面积1000平米的玻璃温室和塑料花房正在建设中,总结投资200万元。

近年来,我院科研团队已经完成或即将完成一系列产业化成果,一部分成果已经事项产业化,发表了一大批高水平研究论文。近五年来,已开发出三类达到产业化水平的产品近20余种,其中吸附材料7种产品已工业化生产,申报专利近20项;发表SCI论文100余篇,且实现A区论文零的突破;获湖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2项;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。

滑润集团副董事长李金英与我院谈合作事宜

华润集团新能源公司副董事长李金英与我院谈合作事宜

1、绝缘芯变压器型高压电子加速器制造

通过电场分布计算与设计、高压电源设计制造、配电柜、调压器柜、控制柜等安装调试已完成绝缘芯变压器型高压电子加速器制造。

/__local/0/5C/BE/133FF6BCB02AFD3D6B1A0FE5D9D_DD18F6C7_F1B.jpg

绝缘芯变压器型高压电子加速器

/__local/3/D4/2B/0132C005575A98F1BD0901AAE65_E5DDC75C_1B4A.jpg

/__local/A/34/98/BA242B759BE6906553BFACD006E_BED084C0_179E.jpg

配电柜、调压器柜、控制柜安装调试

2、水净化与分离系列材料的研发与产业化

已开发10余种产品,其中吸附B、F、Cr、Cd、Pb、As(III), As(V)7种吸附材料已在企业转化,吸F、B树脂已在中心加速器车间实验放大生产;已技术入股成立了浙江理水化学技术有限公司(1000万,RISUI CHEMICAL TECHNOLOGY Co. Ltd);总体规划是在实现吸附材料生产及市场销售的基础上,进一步开发吸附材料为主要技术的吸附滤芯的生产与销售,最后实现以吸附塔为核心的全套水深度处理系统的开发与市场化。

/__local/D/A8/14/39B8013537EB10AF56737158D00_C2196CBB_516D.jpg

3、电子束辐射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

(1)电子束辐射制备陶瓷隔膜,目的是提高隔膜耐温性、润湿性。已达到产业化水平,计划年底或2016中试。优点:耐高温、稳定性好

(2)辐照制备聚合物锂离子电池(基于安全),具有比液态电池更好的循环稳定性,但结果较离散(亿纬锂能),有待进一步研究。

(3)开展了纳米复合储能材料的辐射制备

/__local/0/D8/61/40BEB768AC5077132A7F4F4E949_A1E46298_8A4C.jpg

陶瓷隔膜面积保持率约80 %

4、水凝胶辐射合成及产品开发

通过辐射合成了六类水凝胶:1)温敏纳米复合水凝胶;2)光敏纳米复合水凝胶;3)抗菌纳米复合水凝胶;4)催化纳米复合水凝胶;5)吸附纳米复合水凝胶;6)缓释纳米复合水凝胶。均已到工业生产水平,已申请专利6项。

/__local/8/76/29/22E3894B5FD62EA572B3166EB04_9223FF46_BC4A.jpg

IMG_0018 (47)IMG_0030 (65)

抗菌面膜(以壳聚糖为基材) 美容眼贴(以CMC为基材)

5、有机小分子催化反应研究

开展有机化学反应方法学研究,通过有机小分子(烯胺)催化具有潜在生物活性的含O、N、S等的杂环小分子化合物,建立小药物分子库,借助药物筛选平台,寻找有价值的药物分子。有较稳定的研究人员12(教师6人,研究生7),已成功运用烯胺 催化合成了手性环内酯、三氮唑药物骨架、取代噻吩、硒吩并嘧啶酮等,并在精细化工产品(药物)的工艺技术开发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。发表文章20多篇,专利10余项。

IMG_1169

哈佛大学邢亚南博士在实验

IMG_0299

汪舰教授在指导研究生

6、杯芳烃辐射合成及在乏燃料处理中的应用

主要开展以下三方面的工作:1、通过电子束辐照法合成叔丁基杯芳烃母体;2、应用杯芳烃处理高放废液中关键核素技术研发;3、低放废水处理—杯芳烃液膜分离技术。目前已基本完成电子束辐照法合成叔丁基杯芳烃母体方法的研究。

/__local/1/7D/0B/3888C354EAE9D11E45BB7D0A78A_6B98B0F6_3606.gif

7、辐照预硫化研究

对硅橡胶的电子束辐照化学特性及相关化学规律,并已开发出硅橡胶片材的电子束辐照工艺。

/__local/7/25/58/045E255192197526894FD8A1D90_D98FCFA1_BD05.jpg

四、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

我院现设有“化学本科、生物科学本科、应用化学本科、核工程和核技术本科(含核技术和辐照化工2个方向)、园林本科”等共5个本科专业6个方向。在校本科学生900余人,研究生21人(其中博士研究生3人)。

我院素以学风好在全校著称,学生参与团队及课题研究、开放实验室、考研经验交流会等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平台。近五年来,我院学生获国家及湖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课题12项,湖北科技学院大学生科研课题40多项,获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奖10项,获湖北省大学生优秀毕业论文120篇,获湖北省大学生生物实验技能竞赛、湖北省化学实验技能竞赛、湖北省大学生师范技能竞赛、湖北省大学生化学化工学术论文评比等各类奖项35人次(其中1等奖3项,二等奖8项),向各类高校输送优秀硕士研究生近400人,硕士研究生录取率近40%,最高达到53%,一直稳居学校第一。

部分学生获奖荣誉证书

黄小容/__local/2/83/51/948EB190761CF9C2B5E9B4087A5_457D43DC_18C1.jpg

/__local/B/0C/0D/F30ADF4849DD87B7EAEC347C6C6_1FA19765_292E.jpg/__local/9/D3/6D/5ECC644FDD1585FA542D2DA26F8_53B8F38C_2796.jpg

/__local/1/33/11/6E893A4659844BAC88A5B9389A9_035880D2_2DB3.jpg

同时我院与中国原子能研究院、中核集团武汉研究所(105所)、华润集团、能一郎公司、咸宁市园林了绿化公司、潜山国家森林公园、中科院武汉植物园、九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、福人药业等多家单位达成协议,建立了学生实习实训基地,保证实践教学能够落到实处,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工作技能,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,同时还与多家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学生就业合作关系,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8%以上。

105所1

与中核集团洽谈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会议现场

与原子能院研讨核学科发展

中国原子能院领导、专家来我院研讨核学科发展

105所

与中核集团105所签订实习实训基地协议会现场

五、学生管理与学风建设

一)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,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

1、加强政治学习。以党支部、团委会、班主任、政治辅导员等,采取多样灵活方式组织学生政治学习,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;充分利用校报、宣传栏、广播室、青年快讯、网站等宣传阵地,宣传我院在组织学生政治学习、考研、学生科研、就业、社团活动方面的工作、活动安排、好人好事、学生标兵等,正确引导学生,传递正能量。

2、发挥政治辅导员作用。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,选拔优秀学生党员到担任班级政治辅导员,协助班主任管理和引导学生。

3、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。通过班会、征文、主题演讲等形式开展以感恩教育、诚信教育、责任教育、安全教育为主题的教育活动,进一步培育学生良好的思想素质与社会情感,提高学生综合素质。

二)以学风建设为中心,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

1围绕培养良好院风的建设目标,开展“一学两树”、“学生党员+入党积极分子+学生”学习互助、“两访两创”等活动,关心学生,营造氛围,为学风建设注入持续动力。

2、坚持开展学风建设“三查(查课、查寝、查晚自习)”制度。由辅导员直接统管学生会考评部,专门抓此项工作,做到每日一报,对于违纪学生坚持批评教育。同时在全院大力推广“手机袋”的使用。

3、以考研促学风。积极支持、鼓励学生考研,为考研学生提供一切可能的帮助和服务,坚持每年召开“考研经验交流会”,并全程为考研学生提供咨询和服务。每年硕士研究生平均录取率稳定在35%左右,最高达到53.2%,一直居全校之首。

三)强化就业服务,学生就业一个都不能少

1、完善就业工作机制、加强就业指导。加强对学生就业工作的规划与协调,建立与学校招生就业处、校友、企事业单位的横向联系机制,充分挖掘各类资源,构建全员参与的就业工作格局。

2、大力拓展就业市场。建立与重点地区、重点用人单位的横向联系,拓展学生就业空间。主动邀请相关单位来校现场招聘,积极向重点单位推荐毕业生。积极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,完善了我院教学与学工管理工作。

3、做好弱势群体的就业帮扶工作。建立困难毕业生个人档案,通过逐一谈心、重点指导、优先推荐等,开展针对性的帮扶工作,使家庭经济困难生顺利完成学业,确保就业。我院学生就业率一直名列前茅。

四)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有声有色。

我院积极组织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及暑期社会活动,并产生重大社会影响。其中“千人爱心接力敬老”获得咸宁市“十大感动人物”奖和湖北省大学生“十大感动人物”奖;“星火支教”团队连续5年暑期赴甘肃会宁义务支教,受到甘肃会宁电视台、香泉都市报等媒体关注并多次正面报道,连续被共青团湖北省委、湖北省教育厅评为“湖北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优秀团队。

/__local/D/CF/E2/8EE3E3A4C3E7AB8038D8B13C58E_74CCF292_4FDB.jpg

湖北省高效“两访两创”活动奖牌

/__local/7/62/E6/566C69F0CE8CD3600B130AC98FC_8E9AE5CC_783B.jpg

青年志愿者“星火支教”团队成员与院领导合影

/__local/8/3D/93/5682D062305C5157819F8976B24_28BC833F_7C93.jpg

湖北省大学生“十大感动人物”颁奖现场



版权所有:澳门新葡萄娱乐9455 联系方式 地址:咸宁市咸安大道88号,电话:0715-8265089 E-mail:34431143@qq.com

XML 地图 | Sitemap 地图